自用筆記第 5 章 主義主義

主義主義

一.基本緯度

*場域:世界設定(房子,類似于規則)

*本體:真實的存在(任何家具,即萬物)

*現象:主體的體驗(被感受到的家具)【總有一個主體在體驗着什麽】

*目的:設立的目的

【彈幕:可以這樣理解嗎:大雪山裏的房子裏/有暖爐/我很暖/是為了給人取暖的】

二.基本刻度

*秩序:理性、邏輯、僵死的盲目的東西、自我循環、盲目擴張(民科)

*沖突:秩序的失敗、是世界運行的必然機制(範式內無法定義或被強行定義的存在)

沖突是事物與自身的沖突,沖突總是涉及到辯證。沖突又意味着冒險和自由。

*中心:自我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心。去中心化:将中心讓到其他事物上。

自我是很沉重的、沒有依托的。

你會發現你的存在是沒有任何東西來做支撐的,你是平白無故地作為世界中心而存在着的.

這種責任十分沉重,你需要照看、看護整個世界。

很多人會為了逃避這種沉重的生存的焦慮(存在主義焦慮、存在主義危機),大部分的人在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識以後,會選擇将這種“中心”讓渡出去、也即去中心化。【比如:追星、玩游戲、看球、愛情、道德束縛】這樣的行為——進入到一種癔症的狀态、歇斯底裏的狀态,把一個不是ta的東西當成ta的自身、甚至比ta更重要的東西去崇拜。

承受所有事情、所有意義、所有價值的那個東西就是【自我】。

【資本主義會讓人認為資本才是運動的中心,但其實自我才是。】

*虛無:什麽都沒有的意思,或者說什麽都可以有。代表語言無法表達的事物,是系統的窗口。

三.哲學觀

1.實在論

場域:秩序。

認為世界充滿規律,一切事物都有遵循的秩序。認為一切都是确定的。

代表人物:被世界所曲解的柏拉圖(理性主義)

2.形而上學

場域:沖突。

認為存在的出現就是因為場域自身的矛盾使存在不得不出現。形而上學探索的事沖突産生的原因。

對比兩個問題:

形而上學:為什麽會有我?

實在論:我是誰?即我在場域的位置在哪?

3.觀念論(唯心主義)

場域:中心。

代表人物:笛卡爾、康德、費希特、謝林、黑格爾、早期馬克思

實在論認為世界是一個服務器,服務器有代碼,代碼在空轉。

形而上學認為服務器不僅有代碼,還有控制臺,控制臺和操作對象兩份。

觀念論認為有一個玩家在服務器裏玩,一切都圍繞着玩家視角構建。觀念論并不認為玩家是玩家構造了代碼和服務器。

(庸俗的實在論認為是玩家構造了代碼和服務器。)

4.唯物主義

場域:虛無。

唯物主義不認為存在充滿代碼的服務器。唯物主義直接跳過場域去思考本體。嚴格上講不是一種哲學,而是一種實踐的、做事情的姿态。不相信世界有框架、背景、确定性的來源。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推薦